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奪學生運動員獎 弱聽無礙成長路

香港經濟日報 | C08 |親子 2010-03-15

患有嚴重弱聽而無礙學習,要付出的能耐一定較常人更多,家長更要導向正確價值觀,使孩子勇於面對不同的挑戰。

就讀華英中學中六的黃曉晴,兩歲發現患有先天性嚴重弱聽,她熱愛田徑和羽毛球,剛獲得「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在 904 位得獎者中,她未必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不過其堅毅的精神,卻值得借鏡。


曉晴憶述唸小一時,曾有同學因叫了她多次也沒回應而誤解她,亦有人覺得她的口音奇怪,令她感到無奈,不過,她沒有逃避,反而勇於解釋自己嚴重弱聽的障礙。「我會說:自己很多時候睇口形,缺乏了耳朵的訓練,以致說話不清,如果我講得唔清楚,歡迎你隨時糾正我的發音。同學都能逐漸了解我,我雖然有(弱聽)問題,不過,當大家見到我在運動上很投入,都沒有歧視,亦當我如常人一樣。」如此開朗樂觀,她強調是由父母培育。「我不會覺得自己絕望。媽媽平常會跟我講比我更慘的人的遭遇,教我不要因為自身問題而影響價值觀。」

她從未用頭髮蓋助聽器,更會配戴耳環。「讓人知道我戴耳機,對我更有利,對方或會用誇張的口形令我看得更清晰。」

為大局放棄校隊

曉晴小學時玩籃球因太投入搶波,曾弄斷鎖骨、踢足球也試過斷手,令媽媽黃太擔心不已,力勸曉晴放棄。「她已經聽不好,我真的不想她其他部分有事啊!」雖然不情願,曉晴亦聽從媽媽勸告,五年級開始由群體項目轉為較靜態的田徑、羽毛球、乒乓球。「我喜歡群體球類運動,一起合作贏比賽更有意義。至於個人項目,學的東西好像較少。我覺得一隊人有默契去贏,很奇妙!」升中後她成為校內籃球隊員,平常依靠敏銳的觀察洞悉隊友的行動,令她享受到團隊的樂趣,不過,她卻堅持不代表學校出外比賽,她怕聽不到隊員的叫喊而影響比賽成績;因此改向田徑、羽毛球方面發展。

她懂體恤別人,多少緣自缺陷。是次「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的得獎者需要參加領袖才能工作坊,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更突顯她的成熟性格:「校內很多人都知道我有聽障,會遷就我;在工作坊內,全都是陌生人,也不知道我的情況。最初都有跟人講,後來,我覺得人家不可以常常遷就自己,應該是我配合他們。我要多觀察,知道其他人想怎樣,有啥需要,希望大家合作得更好。」

天生擁有運動的爆炸力,令她在田徑場中獲得不少金牌。「只是好彩而已,若果全港的比賽,自己一定不如人。」

羽毛球教練曾振才已訓練她 6 年時間,熟悉曉晴性格。「訓練她跟其他同學沒兩樣,只是中一開始時,會特別給她解釋一些動作,往後便沒需要 ── 我知道她不喜歡自己跟其他同學有分別,只是有特別需要時,才請其他同學跟她解釋。她很靈敏,也會主動了解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很快調節自己練習時的需要。」學校在 07、08 年度在全港學界羽毛球比賽得到第四名,曉晴均有份參與。「她很投入,救波時真的整個人撲出!」曾 Sir 補充。

灌輸好問性格

黃太曾讓女兒學琴,不過她沒興趣,反而順好動天性,由小二開始練體操,漸漸發掘出運動潛能。「女兒雖然唔好彩有弱聽,初期當然不接受。那時她還小,我知道她將來條路,多少操縱在父母手中,看我們怎樣培育。」

小一開始,她讓曉晴上英語補習班,鞏固語文能力,為將來發展作準備。曉晴好問,大抵自小由媽媽感染。「多發問,是為自己好,我不介意自己講得不好,只要幫助自己便行。」每當黃太帶女兒外出,便忙不迭告訴她周遭事物。「我怕她接收不到。戴了耳機以後,就算見到紅綠燈都跟她說,只要一出街便不住跟她講解。當面對陌生環境,能主動去問自己不明白的事,我希望她有這種能力。」

雖然曉晴的語文口試不用評分,不過,她仍每天讀報紙練咬字;為糾正發音,中三時更曾兩度參加校際朗誦節,並獲得良好成績。會考考獲 19 分,英文更有 B。漂亮的成績單,對弱聽的她來說,背後付出不少心血。上課時,老師要趕上課程,不能完全遷就她,令她看口形十分吃力。她卻沒有放棄,反而更積極複習。

她自知能力未及成為運動員,志願是當獸醫,卻礙於聽力問題難以如願。「當動物心理醫生也可以吧!」不以弱聽為忤,她深信缺陷令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最重要是如何看待這些經歷,抱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中的逆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