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深度弱聽生對答如流考入港大 訓練聾童說話 教師獲人道獎


明報 2015年9月6日

【明報專訊】女教師龐劉湘文30年前在偶然機會下代課教授聽障兒童,看到他們與家人溝通困難重重,留意到聾、啞問題並非共生,聾童只要3歲前盡早學習說話,也可流利說話,故毅然到海外進修,回港創辦聾童口語訓練中心,歷年門下已有170多名聾童接受訓練後,能對答如流,當中有人考入大學建築系。龐太昨日連同另外6人獲頒「香港人道年獎2015」,以表揚其推廣人道意識的貢獻。

創辦訓練中心 助盡早學習

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創辦人龐劉湘文,30多年前是普通的英文教師,因聽障學童班教師請病假,她代課時發現聾童其實也能說話,聾啞並非共生,可惜眼前的學生因太遲被發現有聽障,或沒有人為他們訓練口語,最終導致他們與家人的溝通困難重重。

「我相信父母愛錫子女,但聽障兒童的父母以為只有手語可溝通,不知道孩子其實可以如普通人般說話。」龐太回想,家訪時曾目睹聾童的母親,即使兒子會說簡單字句,仍堅持打手語,不願意訓練他的口語能力。

龐太指出,現時母嬰健康院內被診斷出有聽障的兒童,姑娘只會派建議去學手語的單張,並無主動提及可學說話,她「感到痛心」,因這會令聾童失去機會。

應徵幼園校長 收錄聾童學生

進修後回港,龐太留意到聾童即使能說話,亦被幼稚園拒諸門外,故她先應徵做幼稚園校長,接收這班學生,再創辦口語訓練中心。她指出,兒童語言發展期是3歲以前,孩子確診聽障後,家長及子女可立即接受說話訓練。

中心現時由政府資助,聽障童經聽覺測驗及佩戴助聽器後,可接受聽覺、發音及語言訓練,為期4至7年不等,小至3個月大的嬰兒亦可上課,九成聾童在中心受訓兩年或以上能學懂說話,入讀主流學校。

龐太多名學生昨到頒獎禮支持,亦能跟記者對答如流,21歲的鄔昊廷患有深度弱聽,在中心接受7年的口語訓練,因為2歲半才開始,故現說話常被指口音「鬼鬼地」。除了廣東話,更能說普通話和英文,現為香港大學建築系學生,「有些抽象概念手語表達得不夠好,反而口語容易一點」,例如「空間」、「輝煌」、「舒適」等概念,非手語所能完全形容。

其他人道獎的得獎者,包括為露宿者義診的牙醫梁紹輝(見另稿)、風雨不改探望在囚人士的義工林鑑貞、替末期病患者美容和理髮的美容師羅春香,以及年僅29歲的文國斌,他雖患紅斑狼瘡症但2006年起同病者提供輔導,獲頒新設的「香港人道新力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