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支援人工耳蝸學童教局被指卸責醫局


明報 2012年11月12日

支援人工耳蝸學童教局被指卸責醫局

嚴重聽障者礙於聽覺神經受損,需要做手術植入人工耳蝸,連接言語處理器以聽清楚外界聲音。教育局數字顯示,現時約有200 名學童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有團體不滿教育局對人工耳蝸學童的後續支援嚴重不足,有違融合教育政策的原意,令學童家長要花費數以萬計金錢,維修人工耳蝸各項零件,負擔沉重。


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者,醫管局會為他們支付手術費及首部處理器費用,製造商亦會提供首3 年保養,但往後的維修開支便需由家長負擔。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早前訪問了59 名嚴重聽障學童家長,其中38 人的子女,人工耳蝸曾出現損,損壞率達64.4%。有受訪者更表示,植入人工耳蝸後僅1 個月,言語處理器便發生故障。

損壞率高津貼難付維修費20 歲的林舒婷,17 年前完成人工耳蝸手術,每天都要攜累贅的舊式言語處理器外出。5、6 年前,舊處理器不小心跌爛,父親要四出籌錢,最終籌得5 萬元購買新處理器。現從事文職工作的舒婷,每月都會將部分薪金還給爸爸,以償還處理器的費用。

社會福利署每月會向嚴重聽障人士提供約1400 元的傷殘津貼,但權益會指出,外置言語處理器機件複雜,費用高達5 至6 萬元,即使只維修電線或磁石貼, 也要花上數百甚至過千元, 津貼根本不足抵消維修費。

教育局自2010 年起,為輕度至中度聽障學童免費提供助聽器及檢修和保養,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認為人工耳蝸學童應得到同等資助。權益會兩年來曾3 度與教育局官員會面,提出訴求,但每次得到的回應都只是「人工耳蝸由醫管局直接提供, 家長宜向醫管局反映訴求」。

教局:支援應由醫局提供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出,由於人工耳蝸須透過手術植入,其維修亦需要使用專業儀器,按醫生指示進行,因此屬醫療範疇,支援服務應由醫管局提供。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教育局與醫管局之間缺乏溝通,互相卸責。張指出,弱勢社群利益不應受政府官僚系統拖累。關注聽障學童權益會已就事件向立法會申訴部提出申訴,正等待回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