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國際聾人日 聽得到的愛 植入人工耳蝸克服聽障

明報 | 2010年9月26日

「你患近視,戴眼鏡後就看得清楚,等於我聽覺不好,戴上耳機後也可以跟大家一樣專心聽課。我不笑你戴眼鏡,請你也別笑我。」馬媽媽自兒子浩峰小時候已教他接受自己患有聽障,她認為,要別人接受你,首先你要接受自己。

兒子患聽障,爸媽要付出更多耐性和關懷,助他跨過生活上種種困難,遇到旁人不理解,她認為啞忍只會令誤解加深;耐心解釋才能讓對方認識聽障。今天是「9‧26國際聾人日」,透過浩峰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對聽障患者付出多一分了解,多一點關懷。

團體指政府為聽障學生提供助聽器質素參差

aTV 亞視新聞 | 2010-09-26

政府鼓勵共融教育,為聽障學生提供助聽器,要他們在課堂上學聆聽、講說話,但計劃是否成功?政府雖然為聽障學童提供助聽器,但有團體接獲十幾宗投訴,指有關的助聽器質素差,有個案的助聽器一年損壞九次,嚴重影響學童學習。社工建議政府應該放棄價低者得的招標方式,改為以現金券形式資助聽障學童購買合適的助聽器。

人工耳蝸改善聲音接收

明報 | 2010年9月26日

根據威爾斯親王醫院「人工耳蝸內植小組」網頁,人工耳蝸是一套電子裝置,主要分為「植入部分」和「外置配件」﹕植入部分包括接收/刺激器及一條能對聽覺神經提供多頻刺激的電極系列,需經手術植入耳蝸內;外置配件則包括傳輸線圈、接收聲音的麥克風,以及言語處理器;其中言語處理器必須根據個別病人的需要,由聽力學家利用電腦編程,方能使用。

「要別人接受 先接受自己」

明報 | 2010年9月26日

浩峰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後,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樣,如今課餘會學習游泳、繪畫和鋼琴等。馬媽媽不經不覺伴兒子走過10個年頭,但談起這10年間遇到的困難、旁人的不理解,心裏總覺不是味兒。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探射燈:型號落後 音域差礙學習

東方日報 | 2010-09-20
 
自○五年起,教育局將提供助聽器外判,過去三年,教育局平均每年撥款約一百一十萬元,為約三百五十名有需要的聽障學生提供助聽器及相關聽力服務,每位學生平均獲三千多元資助。

在融合教育推行下,不少聽障學童會在主流學校上課,助聽器成為他們的親密戰友。

「戴助聽器同戴眼鏡原理一樣,不過聽覺就比較複雜,要因應個頻率嘅損失,各有低音、中音、高音嘅不同。」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聽覺中心主任黃建威表示,外判服務提供的助聽器大都屬經濟級,由教育局指定供應商提供指定型號的助聽器,但助聽器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級的助聽器追不上科技發展,其中經濟級的助聽器受制於零件,音域範圍會比較窄,窒礙小朋友的學習。

探射燈:劣質助聽器 害苦聽障童










東方日報 | 2010-09-20

教育局一向有為聽障學童提供助聽器,今年八月亦宣布會增加撥款。不過,當局卻好心做壞事,大部分聽障學童只能獲外判商提供指定型號的助聽器使用,由於學童的聽障問題屬不同程度,加上又各有需要,對學童來說可謂是得物無所用。有聽障學童的家人大吐苦水,指獲資助的助聽器一年來要維修八次;有家長更為免兒子被拖累學習進度,自掏腰包添置合用的助聽器。公帑被白白浪費之餘,最慘的是一班有聽障的學童。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半年言語治療 終能說聲媽咪

東方日報 | 2010-09-04

子女出現先天性失聰,影響說話,無法與家人溝通,若他們能簡單地說出一句「爸爸」或「媽媽」,已是父母最好的禮物。四歲的鈴木港一因聽覺神經損壞,雙耳失去大部分聽力,一歲半時植入人工耳蝸,經過半年言語治療,能講出簡單詞語。港人母親鈴木太太稱,等了兩年,終於聽到兒子說一聲「媽咪」。

唔識叫爸媽 嬰兒或弱聽

東方日報 | 2010-09-04

嬰兒聽力問題如不及早發現及治療,會影響日後說話能力。醫管局○七年起在八間公立醫院推行新生嬰兒聽覺篩選計劃,其中瑪麗醫院在過去三年平均每月發現六至八名嬰兒不能通過篩選,須轉介耳鼻喉專科跟進。耳鼻喉專科醫生指,中度弱聽的嬰兒需在六個月至一歲半期間佩戴助聽器和接受言語治療,說話能力如不能改善,要在兩歲前植入人工耳蝸。